close

  從官員“下海”到企業家社會
  官員“下海”,近些年裡算是比較少見的事情,最近又開始被議論、被關註。前些時候廣州兩位官員先後“投奔”民企,引來熱議。這兩天,又有一位機構經濟學家撰文,稱三中全會後將迎來新一輪官員下海潮。
  “投奔”民企的官員未來是否能闖出一番新事業,需要時間去檢驗。三中全會後新一輪官員“下海”潮是否能形成,也需要觀察。但透過上述這些信息,隱約讓人感覺到的是,官員“下海”這個現象恐怕不會像前些年那麼沉寂了。
  這位機構經濟學家根據三個方面的事實來證明其論點:一是市場決定作用這一提法的面世;二是國企再改革的效應;三是廉政新風之下當官越來越不容易。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,但接下來能不能形成“下海”潮,卻是未知。
  官員“下海”,即是從國家公務部門“下”到了市場經濟的海洋里。在青年人擠破頭也想成為公務員的大背景下,官員反而“下海”,反差自然強烈。不過,官員“下海”未必是壞事情,恰恰說明瞭“官本位”文化的某種消解,反映了市場的吸引力在增大。因此,對於官員“下海”這一現象,應持歡迎態度。當然,也要警惕一些人夾帶權力“下海”,那一定會產生不少新的問題。
  自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,在上世紀的80年代,曾出現過一波官員“下海”潮。那段歷史至今令人印象很深。一批有文化、有素質的官員進入商界,給市場增添了活力。當市場的大門打開,那些長期在體制內的官員發現了另一個天高任鳥飛的空間,甚至是一個更有吸引力的去處。也要承認,這個過程中亦伴隨出現了一些亂象。
  這波官員“下海”潮最終漸漸退潮。很長一段時間里,民企經營環境不佳,諸如融資艱難等問題深刻困擾著創業者,國企壟斷等問題也阻礙著民營企業家的創富之路。相比而言,公務員系統卻有較強的穩定性,隱形福利不錯,也存在著“權力資本化”現象。總體來說,“官本位”文化還是有著相當的市場,很多人對權力心存敬畏。
  這樣的強烈對比,導致了兩種結果,一是公務員系統對年輕人有很強的吸附力,很多人由此踏上了“千軍萬馬擠獨木橋”的公務員考試之路;二是體制內的人不再願意出來,更別說官員“下海”了——偶有個例,那也主要是有特別的個人原因。中國的官場內部漸漸形成了勞動力市場的“鎖住”效應,包括官員在內的公務人員普遍傾向於在體制內發展,而少有從官場轉向體制外的想法。
  顯然,如果更多的官員願意下海,更多的公務人員願意走向體制外發展,那一定是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”,一定是市場經濟更有活力和生機。一個人無論在體制內外,都可以為社會做貢獻。但倘若體制內吸附力過強,則一定是不正常的。在這個意義上,更多的官員走向體制外,在市場里衝浪,為人所樂見。
 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一直憧憬一個“企業家社會”。在其看來,“企業家社會”是剋服福利社會之弊的一種社會生態,是社會資源大量流向創業者、創富者、創新者的社會,是能夠為創新力量提供自由和空間的社會。從當下中國的情況來看,如果官場“鎖住”效應不消失,則理想中的“企業家社會”難以出現。破除這種“鎖住”效應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,需要改革政治體制,營造一個更健康的市場經濟環境。
  警惕一些人夾帶權力“下海”,屬於另一個問題,但也值得提醒。這種形式的“下海”,是腐敗的另類形式。對於“權力資本化”現象,必須竭力遏制並消除。
(編輯:SN09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gspj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